2021-12-16 09:27:21
這個季節(jié),“金凰后”就要來了,她帶著村里人的錢袋子來了,即將走上“星光大道”。
你能想到嗎,蘭州市西固區(qū)連續(xù)3年會專門為“她”的“出閣”舉辦一場大型盛宴——開鐮豐收節(jié)。這一天,人們會載歌載舞、歡聲笑語,在霍霍磨刀聲中唱起勞動號子,滿地的“金凰后”搖身變成張家大坪村的致富“金”。
沒錯,“金凰后”正是張家大坪村的韭黃。
張家大坪村是西固區(qū)的城郊村,由于大山的自然阻隔,這個四面環(huán)山的村莊顯得閉塞,“靠天吃飯”曾經讓這里一度陷入貧窮。
但是,山窮水窮志氣不能窮。很早時,這里的村民外出“取經”,學得一手韭黃種植技術,并一直延續(xù)至今。
目前,全國好多地方韭黃種植流程都已改進簡化,能夠輕松多收幾茬。久而久之,費時費力的古法種植逐漸失傳。但,張家大坪村民不怕吃苦受累,將這種祖輩智慧的農耕文明傳承下去,留住了田間的一份鮮香。這里只收一茬,韭黃的品質和口感飄香了全國。
古法種植讓韭黃的身價不斷增長,村民的腰包越來越鼓,這也讓張家大坪村的村民堅信:一分耕耘一分收獲。
早在2008年,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,張家大坪村成立了韭黃種植專業(yè)合作社 ,依托多年的韭黃栽培經驗,采取分散生產、統一品種、統一包裝、統一技術標準、統一銷售的“一分四統”的合作模式,合作社充分發(fā)揮“村集體組織+合作社+農戶”“技術部門+ 合作社+農戶”“特色產品+合作社+農戶”的管理模式,為種植戶提供產、供、銷一條龍的全方位服務。
為擴大韭黃的銷售規(guī)模,推進產業(yè)化發(fā)展,張家大坪村申請注冊了“金凰后”品牌商標,制作了統一的包裝,韭黃迅速得到省內外市場的認可。
走上了品牌化發(fā)展之路后,韭黃銷售除了傳統渠道,電商也是重點的拓展渠道,全國各地網友通過各大電商平臺來下單,還真應了那句話:酒香不怕巷子深。
現如今,韭黃的種植規(guī)模、銷售渠道和之前相比,簡直是天壤之別。老百姓的日子也今非昔比。
有一項統計,張家大坪村韭黃種植面積達到520畝,年產量90多萬公斤,年產值1560多萬元,人均年收入達到2.4萬元。毫無疑問,韭黃種植已成為張家大坪村村民收入的支柱產業(yè),成為村民致富路上的真金白銀,也成為鄉(xiāng)村振興路上的“一駕馬車”。
一年四季的田間管理浸透了汗水卻只能收獲這一茬,但是,待到收獲肥嫩金黃的韭黃時,張家大坪人喜笑顏開,在他們眼中,一畝連一畝的韭黃,就是他們的“銀行”;一根接一根的韭黃,就是他們的“金條”。
因為在韭黃種植與發(fā)展中取得的成績,張家大坪村被農業(yè)農村部評選為全國“一村一品”示范村,他們相信:未來將有更好的發(fā)展機遇。
冬季是休養(yǎng)生息的“農閑”時節(jié),每天都在田間地頭辛苦勞作,忙著收割“遍地金”,喜獲豐收的笑容在臉上綻放,美好生活的愿景正一步步變成現實。(宗芳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