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-08-30 17:32:01
7月27日,植保學院應用昆蟲學重點實驗室研究團隊在《PLoS Biology》上發(fā)表了題為“Modulation of fatty acid elongation in cockroaches sustains sexually dimorphic hydrocarbons and female attractiveness”的研究論文,詳細闡釋了昆蟲表皮碳氫化合物(CHCs)雌雄性二型形成的分子機制和生物學意義。
雌雄性二型現(xiàn)象在動物界普遍存在,從進化生物學角度解釋,它的形成是性別間非對稱選擇的結果,但是其形成的內(nèi)部分子機制尚未得到充分的解釋。昆蟲CHCs是一種重要的保水性屏障,同時也是昆蟲中關鍵的雌雄間化學通訊介質(性信息素),因此常表現(xiàn)出雌雄性二型。
研究團隊發(fā)現(xiàn)性成熟的雌性德國小蠊(Blattellagermanica)與雄性相比具有更多長鏈CHCs,特別是接觸性信息素前體物質3,11-DimeC29。通過基因組學、轉錄組學以及分子克隆技術共鑒定了24個可能調控德國小蠊CHC碳鏈長度的脂肪酸碳鏈延長酶家族基因(BgElos)。通過RNAi篩選和體外蛋白表達催化試驗發(fā)現(xiàn) BgElo12和BgElo24 基因同時參與德國小蠊CHC生物合成,BgElo24催化譜較廣,BgElo12具有強烈的底物和產(chǎn)物選擇性,抑制雌性高表達的BgElo12使雌性CHC圖譜雄性化,并強烈下調接觸性信息素及其前體物質的含量,進而顯著削弱雌性蟑螂的性吸引力,證明了雌性碳氫化合物圖譜有利于雌性維持高水平接觸性信息素。此外,研究還發(fā)現(xiàn) BgElo12 在兩性間的不平衡表達受性別分化級聯(lián)( Transformer - Doublesex,Tra-Dsx)調控,雄性特異性的BgDsx-M抑制雄性 BgElo12的轉錄,雌性中BgTra能夠將BgDsx -M剪接為無功能的BgDsx -F以消除這種抑制效果,從而維持高水平的BgElo12表達。(作者: 劉小鳳 裴小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