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-02-26 15:29:31
農業(yè)科技報-中國農科新聞網記者 耿蘇強 王朝陽
2月23日,陜西省楊凌示范區(qū)楊凌現代農業(yè)示范園,一棟棟連棟溫室整齊排列。棚外料峭寒風,棚內綠意充盈,春意融融。在楊凌金薯種業(yè)有限公司紅薯種植基地,工人們正忙著在苗床上排種,一排排整齊的紅薯種等待著灑水覆土。
“春爭日,夏爭時”,如何一手抓疫情防控,一手抓春耕生產?這是所有事農者面臨的一道考題。
“當前趁著良好的天氣狀況,我們把所有的精力放在了紅薯生產上面,盡快把紅薯種苗排在苗床里,要對下一茬紅薯生產提供種苗保障”。為了盡可能的減少疫情對農業(yè)生產的影響,公司總經理朱渭兵為農業(yè)生產進行了細致的安排。
“我和紅薯打了幾十年交道,從96年開始育苗種紅薯,每年都要育十幾棚苗子。”朱渭兵說,人誤地一時,地誤人一年。雖然今年情況比較特殊,但是育苗沒有耽擱。
現在的育苗方式和過去完全不一樣,現如今,依托著楊凌特色現代農業(yè)的發(fā)展,形成了紅薯防御病毒的體系,采取隔離防治相結合的方式,紅薯育苗都是從試管苗開始,在試管里繁植成苗,經過兩代的繁植,做成種薯,將優(yōu)質的種苗提供給農戶。
朱渭兵介紹,育苗一般是前一年的10月份選種,第二年的2月中下旬開始育苗,40天后第一茬苗子就可以上市。“紅薯種不要大、不要小,而且還要品相好,處理苗床、育苗也很麻煩,要經過修整大棚、平整土地、脫毒等十幾道工序。”
農業(yè)生產是連續(xù)性的,從過年到現在他從未停過,由于原種育苗一直在運轉著,現在主要做的是種薯的溫室育苗工作,在近段時間的不斷推進下,也將進入收尾工作。
對朱渭兵來說,在疫情防控的非常時期,楊凌示范區(qū)及時研究出臺了農資供應、交通保障、生產用工、農技服務等八大類25項保障措施以及12條支持補貼意見,對春耕生產來說意義重大。
“在當地政府部門以及村民的幫助下,雖然疫情防控戰(zhàn)還在持續(xù)開展,但大家都響應號召,一提及復工復產的用工需求,很多村民都趕來。在最困難的時間段將農業(yè)生產與防疫工作做到了兩不誤。”朱渭兵說,這次疫情對紅薯的整體生產影響并不大,雖然耽擱了幾天,只要抓緊時間復工復產,就能將前段時間耽誤的搶回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