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-09-24 15:43:56
農田左側,十人一列用鋤頭挖紅薯;農田右側,兩人一車開機器收紅薯。短短幾分鐘,機器所到之地,一個個“粉嘟嘟”的大紅薯很快便“收入囊中”,努力揮舞鋤頭的人工組只能望塵莫及。
9月20日,記者來到靈壽縣狗臺鄉(xiāng)索阜安村,眼前“收紅薯大比拼”這一幕,為豐收的季節(jié)增添了別樣的風景。比賽結束后,人工組的農民朋友連連驚嘆:“沒想到機器收獲這么快,這么方便,俺們可比不了!”
“4U-1100型裝袋紅薯收獲機集挖掘、分離、人工分級裝袋等先進功能于一身,彌補了國內小型收獲機不能分級裝袋的不足,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,節(jié)省了人力物力。”禹城市亞泰機械制造有限公司的總經理程廣森看到現場的反映,將機械設備的種種好處緩緩道來。
原來,這里正在進行的是石家莊紅薯生產機械化技術培訓與演示會,紅薯生產機械化收獲機是重點演示機。此外,工作人員還對紅薯生產機械化割秧、機械化收獲等主要生產環(huán)節(jié)也進行了現場作業(yè)。市農業(yè)機械化推廣站副站長張增輝對演示機械的主要性能、特點,操作要領以及使用方式一并進行講解。與會專家強調,一定要注意農機農藝融合,才能保證紅薯種植、植保、收獲等環(huán)節(jié)的機械化效果,才能達到“節(jié)本增收”的推廣目的。
“前些年農民對信息的獲取以及對新觀念的接受都較為滯后,農業(yè)機械不如工業(yè)機械好推廣。隨著我國現階段科學技術的不斷發(fā)展以及政府的大力扶植,近些年來有所改觀。”市農業(yè)機械化推廣站站長劉虹亞告訴記者:“在演示會上,大家可以直觀感受到紅薯生產機械化收獲技術的優(yōu)勢和作用,以此提高了農民應用農機化新技術、新機具的積極性。”
“演示會的成功召開,可以以點帶面,輻射全鄉(xiāng),示范帶動靈壽縣紅薯收獲機械化模式的大面積推廣應用,為農業(yè)增效、農民增收打下了良好的基礎。”靈壽縣人民政府副縣長尹國亮說:“靈壽紅薯種植面積4萬余畝,年產值達1.4億元,通過政府引導及種植業(yè)結構調整,預計到2020年我縣紅薯種植面積可達5萬畝,年產值可達2億元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