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-09-19 11:37:09
本報記者 艾永華
9月的延安天高云淡,風清氣爽。陜西省延安市寶塔區(qū)棗園街道辦溫家溝村集中連片的溫室大棚,在藍天白云下更顯得生機勃勃。
“種大棚一年兩豐收,比傳統(tǒng)農業(yè)效益高出好幾倍。我從1993年起開始種植大棚果蔬,越種越有經驗,尤其是種甜瓜,絕對是我的強項。”9月17日下午,正在大棚里打理瓜秧的張振國自信地說,“我種的甜瓜又香又甜,這棚甜瓜元旦過后就能上市。”
張振國出生在寶塔區(qū)青化砭鎮(zhèn)裴渠村一個農民家庭,初中畢業(yè)后就回家務農了。在他20歲那年,父親患病不能從事重體力勞動。作為家里的長子,張振國從此挑起了全家人的生活重擔。他一個人耕種27畝土地,除了不到兩畝的川地,其余全部是山地。“山地只能種些豆子、谷子和洋芋等,我把僅有的兩畝川地種上了西瓜,每年西瓜的收入超過所有山地收入。”張振國說,1993年,他修建了兩個大棚種植黃瓜,每年收入近2萬元。后來,他聽說種甜瓜更能賺錢,便在寶塔區(qū)農技干部的指導下,將兩座大棚全部種上甜瓜,收入比種黃瓜增長了一倍。
張振國不停地鉆研甜瓜種植技術,逐漸摸索出提高甜瓜品質的關鍵要領,成了一名甜瓜種植“土專家”。“要種出高品質的甜瓜就要舍得投入,精心管理,澆水、施肥、光照、通風,每個環(huán)節(jié)都要按時按點,一點都馬虎不得。”張振國說。
2011年,聽說棗園街道辦溫家溝村又建起400座高標準日光溫室大棚,張振國很快從當地村民手中承包了4個70米長的大棚,全部種植甜瓜,僅半年時間每棚就收入4萬多元。
張振國一年四季住在大棚旁邊簡陋的耳房,每天起早貪黑,一心撲在自己的瓜棚里。從2012年起,他承包的大棚每年種植兩茬甜瓜,每棚每年收入在8萬元以上。張振國對記者說:“我靠種大棚甜瓜,供養(yǎng)兩個孩子上了大學,還在延安買了兩套樓房,去年又買了一輛小轎車。”
長期以來,大棚蔬菜一直是溫家溝村的主導產業(yè),村里幾乎家家戶戶都參與大棚經營,主要種植豆角、辣椒、西紅柿等各類蔬菜,每棚每年收入1.5萬元左右。
張振國這個外鄉(xiāng)人在承包的大棚種植甜瓜,比當地村民經營的蔬菜大棚每年產值多出好幾倍。“種甜瓜效益這么好,咱們也跟著張振國學種甜瓜。”溫家溝村黨支部書記梁生明說,受張振國的影響,溫家溝村多數村民將種植蔬菜向種植甜瓜轉型??吹椒N甜瓜的人越來越多,張振國很高興,他說:“規(guī)模越大,銷路越廣。”
2018年10月,張振國和6戶村民成立了種養(yǎng)合作社。“我們合作社對所種大棚甜瓜進行統(tǒng)一管理,統(tǒng)一銷售,以保證甜瓜的品質。”張振國說,“希望更多的種植戶加入合作社,大伙共同努力,打造出溫家溝村優(yōu)質甜瓜品牌,取得更大的經濟效益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