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-07-16 15:44:39
東方紅履帶式拖拉機是上世紀的產品,曾經是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,中國人心中農業(yè)機械化的形象代表。馳騁在祖國大江南北的農村沃土上,深耕著70%的基本農田,也為各類農田建設工程做出來了不可估量的貢獻。
畫面中的拖拉機駕駛員叫王少鵬,四十歲了,他父親是上世紀機耕隊的拖拉機能手,改革開放后購買經營多種用于農業(yè)生產的機械機具。據王師傅了解,本縣的履帶式拖拉機不少,但能繼續(xù)用于機耕的可能就剩他這一臺了。
由于新農村建設的加速發(fā)展,農村乃至田間的道路,基本全部水泥硬化,要用履帶拖拉機耕地,必須要用牽引平板機車把履帶拖拉機拉到田間地頭,才能開進農田。
履帶拖拉機馬力大、耕地深,可以翻蓋雜草,減少土地板結,深受農民朋友的喜愛。
芒種時節(jié)的一場小雨,給久旱的土地帶來一點生機,村民抓緊時機耕種玉米。
王師傅說:現(xiàn)在履帶拖拉機運用成本高,保養(yǎng)維護都是他和父親在親自做,為村民每畝深耕土地僅收50元。
機械化耕種快,下籽均勻,顆粒間距精度高,大大減少了村民的勞動強度,節(jié)約了玉米種子的成本。單看履帶式拖拉機的鏈條傳動部分,就知道它是農田的耕作神器。
深耕后的土地,要利用雨后的墑情,加緊進行玉米播種,之后還要復播藥材。
機械化耕作一條龍的服務,使土地耕作平整,出苗率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