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-06-06 09:09:58
“分紅、租金加工資,俺現在是出一份力領三份錢。”6月5日,在河南省內鄉(xiāng)縣趙店鄉(xiāng)袁寨村眾誠家庭農場內,脫貧戶楊學勤干得格外起勁。
“一人富不算富,長年務工的6個貧困戶,僅工錢一項,每人每月可掙1200元。”2017年,眾誠家庭農場主李紅福在袁寨村流轉土地50畝發(fā)展蔬果產業(yè),每年用工1000人次以上,李紅福提供股權、技術、種苗,增強貧困戶的造血功能。
自脫貧攻堅戰(zhàn)打響以來,內鄉(xiāng)縣積極引導家庭農場發(fā)揮帶貧作用,強化家庭農場和貧困戶的利益聯結機制,使其成為帶動群眾脫貧致富的中堅力量,推動了該縣高質量脫貧。2016年以來,內鄉(xiāng)縣將家庭農場納入金融扶貧服務體系,推出了“農村信用體系+家庭農場+政府擔保金+銀行+貧困戶”新模式,即以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為基礎,充分利用金融扶貧政策,加大對家庭農場的信貸支持力度,將家庭農場培育成帶動脫貧著力點。
縣工商聯、縣家庭農場辦、縣扶貧辦牽頭組織扶貧、帶貧成效好的家庭農場與縣內企業(yè)簽訂定向采購合同??h內企業(yè)通過批量購買油桃、核桃、茶葉等特色農副產品,力爭全年為帶貧家庭農場銷售質優(yōu)價廉的時令農產品價值不低于5000萬元,實現家庭農場、貧困戶、縣內企業(yè)共贏。(曹怡然 樊迪)
實習編輯:張小倩